寨名

1, 秦国寨,秦国(约公元758年)的一位姓秦的大王于此扎寨而得名。位于汤家坪东,是历代文人雅士喜游之地。佚名《五雷山赋》“访秦国寨而海霞若揭。”,清代朱劭濂《望五雷山》“石壁嶙峋秦国寨,香烟缥缈梵玉宫。”。寨麓有一垭口,名马口,是古时游人拴马处。寨正面有10多层自生石墩,层层叠起,似人开梯地,墩壁飞红挂绿,如画卷高悬。寨两边云崖垂空,如挂彩帘。寨顶平衍,广约百亩。上有甘泉,四季不竭,汛期下泻成瀑。两土垭之间有朝天洞,口椭圆,深不可测。扔石入洞,似锣鼓敲响,经久不息。(月鲁帖木耳的女兵驻了三个寨,又御李自成、张献忠之兵的将军兵部职方主亊刘风池驻此。)

2,和尚寨,原名美人寨,因丽岩崩落变成秃头,更为今名。寨与扯草坡仅一沟之隔,右上方是自生打鼓台。寨形似和尚依立状,颜色灰中带紫,间有绿丛点缀。

3,罗汉寨,在蛤蟆口(今名下马口),一大岩、数小岩均似罗汉,颜色青灰杂染,旁有秀木映衬。大者盘坐在上,小者罗列于大者之前,似欢聚合影状。

4, 猴儿寨,与蛤蟆口(今名下马口)相对。两岩一大一小,似大猴背小猴子状。其色黄里浮青,若有光泽。岩下草木茂密,四季葱茏。一到春天,百花竞放,清香诱人。

5,鸡公寨,在杨家峪北。峰上一岩突起,高约10米,形似鸡公,色白耀眼,头朝三王峪,伸颈张嘴,若啼鸣状。

6,仙人寨,又称仙人打网,在舒家中塆。峰似仙人,其顶如帽,身色灰白如服,呈打鱼状。

7, 梅兴寨,梅兴道人(公元759年)在此修炼而得名。在仙人寨东。寨身自下而上由五层岩屋重叠而成。下面最大岩屋可容纳30余人,顶上最小岩屋可容10余人。寨上常有麝、岩鸡等珍禽异兽出没。寨顶有自生岩钵。

8,乌纱寨,帽儿寨,在杨家塆。一岩峰色彩艳丽,形如帽,故名。下有人头岩,高约4米,口、眼、鼻甚肖。岩下有三层自生岩屋,每层长10米,宽4米,高2~3米,旁有黑岩孔,口宽20米,高约13米,内产硝芽。滴水处似有敲鼓之声。

9,红岩寨,在澧阳宫塆里,因岩色肉红而得名。岩上多深红色横纹,缝间有兰草、龙骨草。在扯草坡俯视,整个岩形如半开花蕾,故又名花苞寨。

10,陀龙寨,盘龙寨,在陀龙塆。岩峰象一龙盘地,昂首张望。须角如生,身尾欲动。

11,稻摞寨,在一天门。岩峰如农家摞的稻草树,故名。岩色有青有黄,四时多变。岩下杂木丛生,芳草鲜美,曾有白鹇出没。

12,老鹰寨,苍鹰寨,在黄家峪垴上。寨顶一岩如苍鹰高栖。其下悬木滴翠,乱岩危立。

13,猴儿寨,金猴寨,在车塆。峻岭上有三大岩,颜色黄里点红,酷似三个金猴,一个朝金顶,一个朝星德山,一个朝观阁山,如放哨状。

14,尧人寨,又称转角楼寨,在高家垱,寨岩自下而上旋转上顶,共有三层,一径随之盘旋而上,可登暴顶。

15,宝剑寨,在满天星(地名)附近。寨上三峰秀丽如剑,直指蓝天。寨一侧草木争荣,四季葱茏;一侧峭壁垂空,光彩耀眼。

16,伢儿寨,孩儿寨,在陈家峪。峰上一岩黄红色,状如小孩。

17,金龟寨,在孩儿寨东。翠峦上一石金黄色,如金龟横卧。

18,矛寨,在羊儿池。一黑色巨岩形似长矛。一黑色巨岩形似古戈,又称古戈寨。

19,盾寨,在羊儿池。一黑色巨岩形似古盾。

20,风轮寨,在古戈寨北。一岩有黄、红、白三色,状如风火轮。

21,金盏寨,在胡家桥。岩峰上一石金黄色,象灯盏一般,高阔于上。

22,灯台寨,灯塔寨,在孙家塆垴上。岩礅上一淡红色巨石高立,俨如灯塔。其南有石柱如人,名企人岩。

23,美女寨,在秦国寨南。一石峰状如美女散发。秦国大王的妇人在此遇难,化而为峰。

24,狮子寨,在白衣阁垴上。岩青黑色,形如雄狮,张口朝西,呈怒吼状。

25,金龙寨,在王家塆。寨腰横孔内曾现金龙,因名。寨形如钟,光彩艳丽。旁有两岩,一象唐僧,一象八戒,呈“八戒护僧”状。

26,探子寨,在金龙寨北。四面环山,十分幽静。寨上一岩壳似坛子纵剖状,可住人,故名。

27,牛角寨,在陈家峪。有黑褐色两岩弯曲如牛角。寨下野草芳芬,怪石棋布。

28,独角寨,在牛角寨东北。一岩棕色,斜伸如独角。

29,响水寨,在碑垭。寨上一泉,自下而上,流声远传,故名。尤春、夏飞流成瀑,响声雷动。

30,黑岩寨,在蛤蟆口(今名下马口)里。岩色墨黑,似有光泽。

31,白岩寨,在黑岩寨西。岩色灰白,间有悬木。

32,金鸡寨,在陈家峪。一岩五光十色,状如金鸡。

33,箱子寨,在蒋家峪。峰上两岩排立,如竖置箱子。各高约3米,宽2米,其色紫红,旁有绿树掩映。岩下悬壁,壁下有自生穿山孔。

34,背儿寨,在碑垭。有大小二岩,颜色黑里带黄。其形似母背子状。

35,擂台寨,在孙家塆东。山坡有方形岩台,高约60米,宽约90米,颜色浅红,人称“擂台寨”。寨之四周是野兔、山雀的乐园。

36,锉刀寨,在陈家塆。一长岩朝天,端点稍尖,黄竭色,三方岩梭似刃,宛如锉刀。

37,牛鼻寨,在羊儿池。一岩壁紫褐色,上有深孔,俨如牛鼻。

38,灯笼寨,距牛鼻寨不远,一岩拔地而起,光彩夺目,美若灯笼。

39,斧头寨,在灯笼寨附近。一巨岩黑褐色,一头宽,边缘灰白色似刃,形犹斧头。

40,宝塔寨,在秦国寨南,上有自生岩屋,旁有灌木掩映。屋高约4米,宽约3米,色紫红。屋上有紫褐色半圆形大岩,直径约20米。其上一石峰层层垒起,下阔上小,点红着紫,娇似宝塔。

41,婆婆寨,在陈家峪。山上一岩,上小下阔,颜色青黄交融,如婆婆高坐状,头、手、腰、腿,俨然若生。

42,斗升寨,在蛤蟆口(今名下马口)西。峰上多奇岩,中有一岩紫红色,象升子搁于斗口,名“斗搁升”,旁有一岩,其色红黄混交,象斗搁于升口,名“升搁斗”。

43,城门寨,在老棚溪北。因一侧峭壁酷似城门而得名。寨的南北两侧,悬崖万仞,五颜六色,横空如屏。岩缝崖间有300多石级,悬若天梯,曾有“楚南一险径”之称。寨顶平旷,是古今游人喜登之地,上有方石宛如棋盘。阴天仿佛有古人下棋,素称“仙人下棋”。寨顶产硒红土,附近村民粉壁,多取此土。雷满(公元758年)帅府。唐僖宗李儇在南逃时,于广明元年“公元880年”七月甲子日住在雷满帅府城门寨,八月辛亥离开雷满帅府城门寨。雷满帅府城门寨也称为唐僖宗李儇行宫。

44,秤砣寨,毗连城门寨,石峰峥嵘,上有一巨岩似秤砣,故名。寨西麓是折水塆,一泉曲流其间,两边怪石嶙峋,绿丛掩映,山雀争鸣,风景宜人。塆口下临绝壁,泉水飞流成瀑,寒冬不见飞瀑,只见冰帘、冰柱、冰棍、冰花,别有惜趣。

45,师徒寨,原名和尚寨,下临马栏峪。远看峭壁碑立,其上青灰色石峰参差错落,有如大小师徒,故更名师徒寨。石峰多姿,各具情态;或似静憩,或似远眺,或似呼叫,俨然如生。晴日朝夕,峰间有紫气忽现忽逝。峰下一峪楠竹,蔚若玉盆,是避暑佳地。

46,顾公寨,在慈济塌西北。唐代顾公(公元758年)于此扎寨拒寇而得名。寨高海拔880.4米,寨顶原有石垒营房,是顾公将士的主要驻地。寨上一洞可容千人。寨的南、西、北三面石壁陡峻,危岩星罗,无路可上(今有公路绕过),仅东面一径与慈济塌相连,有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之险。顾公曾凭此险多次打退顽寇,但后为诡计所败。寨下是黄莲水库,一望碧波如染,青嶂翠峦常映其中。寨西北有女儿寨,相传顾公战死后,因其女于此扎寨,保一方安宁而得名。

47, 何家寨,在大岩板溪之西,海拔624.5米,唐代何天一、何天二(公元758年)两人于此扎寨而得名。从七枞王家铺远望,寨顶似青猴,面向五雷金顶,头、眼、鼻、口、胸逼真,前有小溪紧偎。其上有残存战壕,1943年日军进犯慈利,五雷山一带乡勇坚守此寨。

48,女儿寨,顾公寨西北,顾公(公元758年)战死后,其女据此寨。